|
周口報業(yè)全媒體記者 張勁松 通訊員 祝乾恒
洗臉、穿衣、喂飯,每天早上一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照顧雙腿癱瘓、智力受損的兒子。
張洪太,1965年出生,東新區(qū)許灣鄉(xiāng)于莊村一名普通的農民,多年來,不離不棄,毫無怨言,用自己的雙手踐行愛的箴言,只盼著能與殘疾的兒子和年幼的孫子平安度日。
厄運:兒子兒媳雙雙遭遇車禍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
2011年6月,張洪太的兒子張華和兒媳薛杰在文昌大道遭遇車禍分別在周口市中心醫(yī)院和周口市人民醫(yī)院進行救治,張華在中心醫(yī)院昏迷期間進行手術花費了昂貴的的醫(yī)療費用,接受治療10個多月后醒來的張華已經神志不清、肢體癱瘓、生活不能自理,于是張洪太帶著兒子去北京的醫(yī)院看病,但是由于支付不起昂貴的醫(yī)療費用又輾轉回到了周口,同年底張華的妻子薛杰經治療出院后攜帶事故的部分賠償款離開了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撇下了丈夫和年幼的兒子。
如果說,悲劇就到這了,該有多好。就在張華住院治療期間,張洪太的結發(fā)妻子在周口市衛(wèi)校醫(yī)院被確診為缺鐵性貧血,最終導致心包積液不幸離世。
術后的長期康復理療費用是普通農村家庭難以承受的,于是張洪太在周口市中心醫(yī)院對兒子進行康復理療的過程中自己也向醫(yī)生學習了康復理療的方法,回到家后數年如一日的對張華進行康復理療,并在家中搭建了簡易理療器材。從此,張洪太一邊要照顧肢體癱瘓的兒子,一邊要撫養(yǎng)剛上小學的孫子。昔日的歡樂和睦,突然間與這個家庭失之交臂。
曙光:村里來了扶貧工作隊
在2016年5月,于莊行政村扶貧工作隊將他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其家庭主要致貧原因是因殘,家里一共3口人,孫子在村內小學就讀,加上他本人思想比較保守,沒有發(fā)展動力。在納入貧困戶之前,家里收入全靠張洪太自己在村內打零工賺取,生計難以維持。
對于貧困戶來說,他們的心理很脆弱,為此扶貧工作隊在落實各項脫貧措施的時候十分注重對貧困戶的心理疏導。第一步,先采取精神扶貧。第二步,認真跟貧困戶講解扶貧政策。第三步,通過深入開展調研,并召開貧困戶座談會,讓貧困戶自己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措施,制定脫貧計劃,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愿的基礎上,科學確立脫貧致富路子。
筑夢:勤勞讓日子變紅火
扶貧先筑夢。根據張洪太的實際情況和真實意愿,加上幫扶責任人對其進行心理開導,最終決定幫助其發(fā)展小雜果種植,并解決其他生活上的問題。
起初,張洪太所屬自然村張小莊村隊長張洪運家中耕地就是種植的小雜果,通過精準扶貧張洪運想帶領村民一起連片種植,可無人愿意嘗試。就在村民猶豫之際,張洪太在扶貧工作隊請來的技術員指導下將家中2畝多地全部種上了桃樹。在于莊行政村扶貧工作隊幫助下成立了于莊行政村合作社,并請來了雜果種植專家長年進行培育、種植指導。
在2017年8月,扶貧工作隊為扶持貧困戶家庭庭院養(yǎng)殖購買了一批鵝苗,貧困戶自己自愿填報養(yǎng)殖數量,張洪太自己填報養(yǎng)殖200只鵝苗,他本人認為自己的小雜果園里本身就有林下養(yǎng)殖的優(yōu)勢,再加上政府對養(yǎng)殖業(yè)的補貼,2017年年底,張洪太家中養(yǎng)的200只鵝收入了一萬多元,家中的日子也逐漸紅火了起來。
立志:堅決扔掉貧困帽
2017年入冬時節(jié),扶貧工作隊進行貧困戶慰問時在張洪太家中了解到,經張洪太悉心照料,張華已經可以拄拐慢慢走路,在醫(yī)生看來,如果不是這位偉大的父親多年來悉心照料,張華根本不可能再站起來了,但是由于心理受到極大的創(chuàng)傷,心里有了陰影,還需要繼續(xù)克服恐懼心理。
扶貧要扶志。經過幫扶隊員的不懈努力,不斷多次深入與張洪太溝通,不斷鼓勵他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張洪太改變了“等、靠、要”的思想決定靠勤勞的雙手奮斗,摘掉貧困戶的帽子。有了正能量的加持,張洪太不只種植小雜果,自己還在家中學做各式各樣的鹵菜在村中進行售賣。大大地提高了家庭整體收入,讓家庭收入從以前的年收入幾千元,變成了兩萬多元。
欣慰:窮老漢成了“脫貧星”
不論是兒子張華的身體康復還是小雜果種植帶來的收入,這都離不開張洪太的起早貪黑、辛勤勞作,加上幫扶責任人的關心支持,他種植的桃樹在2017年帶來了八千多元的收入,加上越秀集團的入股分紅,張洪太的家庭情況大有改觀,精神面貌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經過不斷的努力他沒有那種因為自己是貧困戶而感到自卑的感覺,也改變了左鄰右舍對他的看法。
讓幫扶責任人感到欣慰的是,張洪太意識到用自己的雙手勤勞付出的重要性,他說:政府幫我的太多了,自己不動手,幫扶政策再好也沒用。
如今,張洪太以小雜果種植帶頭人的身份帶領村組村民連片種植小雜果近百畝,對參與的農戶來說,種植小雜果所帶來的收入是非??捎^的,在于莊行政村起到了顯著的帶頭作用。
2017年底,張洪太被于莊行政村評定為于莊行政村“脫貧之星”。他個人認為,是黨和政府給他帶來了希望,他要發(fā)揮自己的帶頭作用,帶領村民靠自己的雙手一同致富。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