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wǎng))
家長常常不知道該怎么向孩子解釋死亡,既科學(xué)又不會讓孩子在心里留下陰影,所以從此以后,會刻意避免這個話題。南都漫畫:宋小偉
人會不會死?人為什么會死?人死了后會怎樣?……每個孩子成長中,或許都會碰到一連串有關(guān)死亡的疑惑。而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說還是不說,怎么說,也成為了大人們頗為困擾的難題。清明節(jié)前后,死亡的話題不可避免,特別是在給孩子講述清明節(jié)的意義而言,如果是你,你會和孩子談?wù)摗八劳觥钡脑掝}嗎?怎樣談?wù)摳‘斈兀?/p>
九成家長不會主動講解死亡
關(guān)于死亡教育,記者隨機調(diào)查了50名家長,發(fā)現(xiàn)只有3名家長會在平時有意識地對孩子講解生命的意義,以及提到死亡的問題。其余九成家長則表示,只要孩子不問起,便不會主動跟孩子討論死亡的話題?!斑@是人的自然規(guī)律,小孩長到一定年齡了,就能領(lǐng)悟到何為死亡,遲早會懂的,現(xiàn)在孩子太小,不知怎么跟他開口談這個問題,而且談得不好,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恐懼心理。”市民張女士說,曾經(jīng)有一次,孩子無意中問起,死亡代表著什么時,她隨口答到,死亡就是睡著了,沒有醒過來。自此之后,孩子有一段時間患上了睡眠恐懼癥,老是擔心自己一閉上眼睛就會死去,同時也害怕爸爸媽媽睡覺,怕爸爸媽媽一睡再不醒來,沒人陪他玩了?!拔也恢涝撛趺聪蚝⒆咏忉屗劳?,既科學(xué)又不會讓孩子在心里留下陰影,所以從此以后,我會刻意避免這個話題?!?/p>
“我家的小孩對清明節(jié)根本沒什么特別的概念,他只知道清明節(jié)爸爸媽媽會放假,有空陪他一起出去玩,所以,這個與死亡有關(guān)的節(jié)日,我們根本不用跟他解釋什么是死亡?!奔鸭褘寢尡硎?,既然孩子沒有問,家長也無需太多關(guān)注此事,有時特意提起,更會強化孩子對于死亡的意識,本來是想讓孩子學(xué)會珍惜生命的,最后可能會變成孩子思想中一顆定時“炸彈”。
多數(shù)家長認為,只要教會孩子如何注意安全,避免意外就行了,死亡教育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學(xué)校教育只講“生”避談“死”
在學(xué)校,老師有否向?qū)W生進行過死亡教育呢?記者調(diào)查了市內(nèi)5所學(xué)校,答案為“零”。“目前,學(xué)校對學(xué)生的教育主要集中在生命教育上,生命教育與死亡教育實質(zhì)是一體兩面?!币幻蠋煾嬖V記者,每年寒暑假放假前,學(xué)校都會組織學(xué)生進行消防教育的講座,家庭用電安全的講座,以及平時在學(xué)校的一些地震、火災(zāi)逃生演習(xí),這也是與“死亡”連在一起的,但是只強化了“生”的一面,而沒有直接面對“死亡”。(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wǎng))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偶然或必然地遭遇死亡問題,這不是一個小問題。對此問題的觀察與討論就是死亡教育,而我們現(xiàn)在對小學(xué)生的死亡教育是缺失的。最有可能也最應(yīng)該展開討論的場所是家庭?!币晃恍iL表示,自從去年9月份開學(xué)以來,廣州市就接二連三地發(fā)生了“小學(xué)生跳樓”事件,其實學(xué)生跳樓在西方社會也會發(fā)生,只是我們中國把此類事情放大了,極端化了。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很多人從根本上探討過此類事情的根源?,F(xiàn)在小學(xué)生的父母很多都是80后,是單獨甚至雙獨,他們自己的心智有時候還是小孩子,不懂得處理親子關(guān)系,更別說對孩子談?wù)撋c死的問題了。
此外,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都是依賴性很強的一代,缺乏自主性,遇到問題不懂得自己解決,有時跳樓只是他們賭氣的一種方式,以這種方式引起家長、學(xué)校的關(guān)注,卻從來不會想到后果,也不明白后果會是怎樣。如果讓他們重新再選擇,也許不會是跳樓。而以這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或多或少會給同學(xué)一種暗示,原來這樣一種方式也是可行的,至少父母痛心了,學(xué)校妥協(xié)了,自己的目的達到了,卻不知道失掉生命是自己最大的損失。學(xué)校和家庭在小孩“死亡教育”這方面是應(yīng)該加強的。
專家觀點
要有技巧地進行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一定要做,而且是要有技巧地去做。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害怕,因此編了個童話故事解釋死亡,但這并沒有告訴孩子事情的本質(zhì),有時還會誤導(dǎo)孩子。如果父母說到,人死了會到天堂,那么小孩子就可以把死亡理解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生活中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便馬上想到天堂去了,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要平靜地向孩子解釋死亡
死亡如同出生一樣,是生命個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死亡”畢竟意味著生命的結(jié)束,所以人們一提及死亡,毛骨悚然,膽顫心怯,都努力回避這個可怕的、令人絕望的話題。在我們向孩子解釋死亡的時候,要注意用平靜、緩和的語音語調(diào),既要保持科學(xué),又不能冰冷生澀。不能為了渲染死亡的氣氛,而故意把聲音弄得低沉陰森。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以后就不能再重新生活在世界上了,不能跑、不能動、不能說話了。生活是個大課堂,蘊藏著許多教育資源。親朋好友的離去,動物伙伴的死亡都是鮮活的死亡教育的素材。每當遇到諸如此類的事情時,家長應(yīng)鼓勵孩子表達出遇到這樣事情的感受,切莫壓抑在心,不與人溝通和交流。孩子感受到死亡所帶來的痛苦感,家長應(yīng)該與孩子一起真實地面對。
觀察自然界生物的生死輪回
其次,可以讓孩子觀察自然界中的生命,看植物的一歲一枯榮和其他生命周期短暫的生物的生死輪回。這些對孩子理解“生與死”是有一定幫助的。與其讓孩子蒙在脆弱之中,不如真誠地告知,鼓勵孩子和我們一起坦然面對。小貓會死、家里的花朵也會死、老人會死、年輕人也會死、你不喜歡的人會死、你喜歡的人也會死。不過死并不可怕,你可以把你想念的人或者小動物記在心里,自己好好生活下去,為了達到活下去的目的,生病了就要吃藥,才不會痛,才不會死。
死亡教育要學(xué)會舉一反三
最后,家長自身要明白一點,進行死亡教育并不是單純地把死亡的概念灌輸給孩子,也不是談到死就戛然而止,而是應(yīng)該舉一反三地讓孩子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活著。比如,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死亡教育也讓孩子小小的心靈種下了一顆感恩的種子,讓孩子體驗到了保護生命的艱辛,知道與父母分享快樂和美食,懂得父母的辛勞,并不定期地做力所能及的事。又比如,家長向孩子講述死亡真正的內(nèi)涵就是“生命的結(jié)束,這個世界上不再有你,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你都不會知道”,等孩子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就會格外懂得時間的寶貴。
所以,向孩子解釋死亡并不是很難的事情,只要家長把握了正確方法,孩子會理解的。
直接派
人總會有一死
王先生(媒體工作者)
今年清明節(jié),我第一次帶孩子回老家掃墓。剛開始,小孩對郊外的一切都很好奇,他會奇怪我們?yōu)槭裁磿c香燭、為什么會放鞭炮、為什么會擺貢品,還真把我給問倒了。按照我們小時候的邏輯,大人們都會這么說:這是給你死去的爺爺或奶奶供奉的,他們在地底下需要這些,他們吃了我們給他們的東西,就會保佑我們一切順利。但當我們進一步問死亡是什么時,我的媽媽會告訴我,死亡就是永遠地睡著了,不會醒過來。
到了我當了爸爸后,我的小孩又把同樣的問題擺在我的面前。該如何去回答,我當時還真是思考了一番。后來我覺得,還是要實話實說,讓小孩子聽了之后不留疑惑。我先是跟他說了清明節(jié)的由來,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zāi)古嗌闲峦?,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通過這些告訴孩子,首先,每個人的成長都不容易,如果沒有爺爺奶奶,就沒有爸爸,如果沒有爸爸就沒有你,所以要懂得感恩;其次,直接告訴孩子,人總會有一死,這是自然規(guī)律,就像肚子餓了要吃飯一樣,人要遵循他的規(guī)律,現(xiàn)在人死了之后都要火葬,最后會變成一堆骨灰,所以,要珍惜生命,人死不能復(fù)生,在有生的日子要充實地度過。
委婉派
編個童話故事來美化死亡
張小姐(全職媽媽)
我家孩子今年4歲了,我有時候給她講故事,講到哪個小動物死了,哪棵樹死了的時候,小孩總會問我,死是什么?死了會怎么樣?我覺得對于一個對一切都是懵懵懂懂的、又對未來懷有美好愿望的小孩來說,直接告訴她死亡的本質(zhì)太殘酷了,但作為家長,又難以回避孩子的這個問題。怎么樣才能既回答了孩子的問題,又不會傷害她的心靈呢?我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利用童話故事中的情節(jié)來告訴孩子,人死了就不會留在人間,會上天堂,在遙遠的天際守護著地上的寶寶。孩子聽完之后,對死亡就不會恐懼了,但是我會告訴她,如果人死了去了天堂,就不能跟家人在一起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好好地活著。用溫馨的語言來表達冷酷的事實,讓孩子愿意傾聽,并且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父母都會陪伴她。
為了讓孩子初步明白死亡的意義,我平時會注意讓孩子觀察自然界的變化,如帶孩子去公園玩,看到地上有落葉時,我會告訴她,這是葉子的死亡,不過它落到地上會慢慢化成泥土,作為大樹的養(yǎng)料,讓大樹吸收了明年會長得更茁壯;帶孩子去菜市場,看到有人在宰魚,我也會跟孩子說,魚雖然死了,但是我們吃進肚子里,可以成為我們的營養(yǎng),讓我們長得更高大。這樣,孩子似乎慢慢接受了死亡的概念。有一次,家里養(yǎng)的一只小烏龜死了,孩子在傷心之余,還自言自語地說,小烏龜去了天堂了,它在上面會看著我,我不能哭了,免得被它笑話我。
我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死亡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刻,在她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做個簡單的引導(dǎo)就行了,不必那么鄭重其事地把死亡問題隆重化地拿出來講解。
拒絕派
死亡不是小孩子討論的問題
陳小姐(公司職員)
我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太偏激了,在孩子的心智未能正確理解死亡時,我是拒絕跟他談?wù)撍劳鲞@個話題的。我的孩子今年五歲,他動不動就把“死”掛在嘴邊,比如,小表弟搶了他的玩具,他就會對表弟喊道:“我要打死你”;奶奶不讓他吃零食,他也大喊要打死奶奶?!八馈?,對于一個四歲半的小孩子來說,是一個懲罰他人的辦法,借助別人的“死亡”換取自己的“開心”。因此,我覺得在這個年齡段是不適宜討論死亡的問題的。每當孩子說到死亡的字眼時,我都會嚴肅地批評他,告訴他這樣的說話方式是極其不禮貌的,對于自己的親人,應(yīng)該要多加愛護,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wǎng))
當然,即使我怎么回避死亡的話題,在孩子的周遭還是會出現(xiàn)死亡的情景的。如果電視上出現(xiàn)了死亡的鏡頭,我會馬上轉(zhuǎn)臺;不會讓孩子看有驚悚畫面,同時伴有暴力傾向的故事書等。當清明節(jié)的時候,我們一家都回去掃墓,我也會把清明節(jié)的重心放在“踏青”上,讓孩子與大自然充分接觸,祭祀只是一個大人們才需要的活動環(huán)節(jié)。我覺得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guī)律,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自然會懂。(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wǎng))
小調(diào)查
死亡教育成為盲點
如何向孩子講解死亡,如何讓孩子認識死亡的本質(zhì),記者做了一個小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家庭還是學(xué)校,死亡教育幾乎沒有人愿意提及,死亡教育成為盲點。(梁艷燕)